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,纯靠买量拉新的性价比越来越低,高昂成本让买量难以作为唯一的用户增长手段 (买量逐渐失效,社区运营成为游戏用户增长新动能)。许多游戏厂商开始探索社区内容化运营的新思路,通过种子用户运营和精细化投放实现增长。这篇文章将围绕用户增长策略与买量策略进行深入探讨,并结合行业数据和案例,帮助游戏研发团队和运营人员制定高效的增长方案。
用户增长策略:从种子用户到规模化拉新
在游戏研发的早期阶段,获取种子用户是奠定社区基础和验证产品方向的关键。种子用户不仅提供宝贵反馈,还能作为忠实拥趸帮助传播口碑。以下是常见的种子用户获取途径和策略:
-
社交平台引流:充分利用微博、微信、Discord等社交平台寻找目标玩家群体。在国内,可以通过加入相关微信群、QQ群获取核心玩家,在垂直社区(如TapTap、虎牙直播、B站游戏区)中主动互动,吸引对游戏题材感兴趣的用户关注。国外则常在Reddit版块、Discord服务器或Facebook玩家群组中提前释放游戏信息,积累首批粉丝。例如,创梦天地在自研二次元TPS游戏《卡拉彼丘》立项初期就通过Fanbook社区邀请核心玩家共创研发,收集真实反馈,从而提高产品定位的准确性 (买量逐渐失效,社区运营成为游戏用户增长新动能)。
-
内容营销造势:通过开发者日记、游戏预告片、世界观故事等内容输出,在玩家圈层中培养兴趣。高质量的内容营销能够吸引玩家自发分享,形成预热效应。例如米哈游在《原神》上线前发布系列PV和剧情曝光,并邀请KOL解读游戏特色,成功聚拢大批二次元用户预注册。《原神》正式上线前全球预注册量突破1000万 (10M Global Pre-Registrations Milestone Reward - Genshin Impact),证明了内容营销结合预注册激励对聚拢种子用户的威力。
-
裂变传播策略:设计老带新的激励机制,通过社交裂变实现低成本获客 (粉丝裂变这么简单,99%的人都不知道原创 - CSDN博客)。常见方法包括邀请好友送奖励、分享链接得游戏道具等。例如《Candy Crush》早期在Facebook上采用好友助力解锁关卡的机制,使玩家不得不邀请好友一起玩,从而实现病毒式传播。得益于此社交裂变策略,Candy Crush在发布后一年内DAU就达到近1亿人 (Candy Crush Saga - Wikipedia),成为现象级的社交手游。再如微信小程序游戏《羊了个羊》的爆红,很大程度上依赖朋友圈分享和社交媒体裂变:抖音话题播放量高达119.8亿次,单日有2600万用户参与挑战,服务器一度被挤爆 (复盘爆红小游戏,揭秘微博抖音裂变密码)。
-
借力KOL与直播:让有影响力的主播、UP主率先体验游戏,可迅速提升知名度。一些游戏在尚未大规模推广时,通过直播平台走红。例如美国的独立游戏《Among Us》原本默默无闻,但在2020年7月因Twitch主播Sodapoppin推荐而人气飙升,短短两个月下载量破亿,全球同时在线玩家数峰值达到150万 (How Among Us Grew its User Base by 1600% in 8 Months)。主播和玩家自制的梗图、视频进一步推动了《Among Us》的流行,实现用户量1600%增长 (How Among Us Grew its User Base by 1600% in 8 Months)。这说明与KOL合作、鼓励用户创作衍生内容能带来指数级的拉新效果。
数据驱动的高效引流:在获取种子用户过程中,需结合数据分析不断优化渠道投入产出。比如,通过监测各社交平台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,找到获客成本最低的渠道,加大投放。某知名手游团队曾分享他们的经验:前期在B站投放的宣传视频带来的注册转化率高于微博推文,于是将预算从微博转移至B站,最终以更低成本获取了数万首日用户。同样地,在裂变活动中也应追踪每批种子用户带来的新增,用数据验证活动设计是否高效。总之,种子用户获取要讲究精细化:既要广撒网覆盖多个渠道,又要根据数据及时调整策略,把资源投入回报最高的方向 (Singular 2020年广告ROI指数:Google、Facebook仍是主导,但新黑马TikTok来了_手机新浪网) (Singular 2020年广告ROI指数:Google、Facebook仍是主导,但新黑马TikTok来了_手机新浪网)。
买量策略优化:精细化投放与ROI提升
当游戏进入规模化增长阶段,买量(User Acquisition)仍是不可或缺的手段。但如今买量更强调“精细化”和“效率”,需要通过优化投放策略来降低获客成本(CPA/CPI)并提高投资回报率(ROI)。以下从人群定位、素材优化、投放渠道三个方面展开:
1. 目标人群定位与数据分析:在投放广告前,明确游戏的核心受众画像,利用广告平台的定向工具锁定高价值用户。例如在Facebook广告中,可以基于付费玩家的特征创建相似人群(Lookalike Audience),让算法自动寻找潜在玩家,提高转化率。腾讯游戏的增长团队强调,仅懂粗放买量远远不够,必须通过用户分层数据实现精细化买量 (腾讯分享用户增长秘笈:懂精细化买量并不够 - 游戏陀螺)。运营者应持续关注投放数据,例如点击率(CTR)、转化率(CVR)、留存率等指标,并据此调整定向策略。数据显示,不同地区、渠道的用户质量差异明显:通过Facebook和Google投放的用户留存普遍较高,而某些二线渠道在特定区域ROI表现更佳 (Singular 2020年广告ROI指数:Google、Facebook仍是主导,但新黑马TikTok来了_手机新浪网) (Singular 2020年广告ROI指数:Google、Facebook仍是主导,但新黑马TikTok来了_手机新浪网)。善用数据分析能够指导广告主将预算聚焦在高ROI渠道和人群上,从而提升整体投放效率。
2. 广告素材优化与A/B测试:素材创意直接决定了广告效果。优化素材需围绕提升CTR和CVR展开,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:
- 在形式上,近年视频广告和互动试玩广告成为趋势。字节跳动巨量引擎数据显示,互动试玩素材的投放效果显著,可大幅提升CTR和CVR,同时降低CPI (买量成本攀升?广告素材转化低?解决办法都在这里了!-钛动科技-最新动态)。这类素材让用户在点击广告时直接体验游戏片段,兴趣转化率更高。视频素材也比静态图片更吸引眼球,但制作成本较高,因而一些广告平台推出了批量生成视频工具。例如vivo广告的“图转视频”工具,可以自动将多张图片素材合成为视频广告。一家电商广告主利用该工具,将产品图加特效生成短视频投放,结果两周内消费额突破15万,CTR提升了108%,跑量能力提高146% (vivo广告素材CTR提升108%,只因做了这个操作!)。这说明借助工具快速迭代素材、以视频形式呈现内容,能显著增强投放效果。
- 在内容上,要突出游戏最吸引人的卖点,并结合投放渠道受众的偏好进行创意定制。比如针对休闲玩家的渠道广告,可以强调简单有趣、碎片化时间体验;而在硬核玩家聚集的平台,则突出竞技深度和策略性。通过A/B测试不断试验不同文案、视觉元素。每次仅更改一个变量(如标题、角色形象、色调),观察哪组素材的点击和转化数据更优,然后迭代优化。资深买量团队通常会准备数十套素材小规模投放测试,从中选出表现最好的创意加大投入。这种数据驱动的素材优化方法已成为买量标配,可以有效将广告ROI最大化。
3. 渠道选择与成本监控:移动广告渠道众多,包括Facebook、Google、TikTok、苹果搜索广告(ASA)、第三方联盟等。各渠道的用户触达方式和费用结构不同,优化买量需要合理组合、多渠道并行,以取得最优ROI (Singular 2020年广告ROI指数:Google、Facebook仍是主导,但新黑马TikTok来了_手机新浪网) (Singular 2020年广告ROI指数:Google、Facebook仍是主导,但新黑马TikTok来了_手机新浪网)。根据2024年行业数据,不同平台的平均每次安装成本(CPI)区间如下:
-
Facebook Ads: $2.00 – $5.50 (2024 年移动用户获取成本是多少?)。Facebook拥有近30亿月活用户,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交平台,也是玩家讨论游戏的主要阵地之一 (2024 年移动用户获取成本是多少?)。庞大的受众带来了较高转化机会,但竞争也使获客成本居高不下。针对Facebook投放,应充分利用其优化工具(如价值优化、APP事件优化)来控制成本。此外留意iOS14隐私政策后,Facebook定向效果波动,需要结合第一方数据做好投放调整。
-
Google Ads: $1.50 – $4.50 (2024 年移动用户获取成本是多少?)。Google覆盖搜索和展示网络。尤其在Android市场,Google的广告是触达用户的固定阵地。通过Google广告可以捕获主动搜索相关游戏的高意向用户,其转化质量往往较好。但由于所有广告主都在争夺Google流量,整体CPI也在上涨 (2024 年移动用户获取成本是多少?)。广告主应区分搜索广告和展示广告的投放策略,对高意图关键词加大投入,同时利用AdMob等展示渠道进行广泛覆盖,以均衡成本与规模。
-
TikTok Ads: $1.75 – $4.00 (2024 年移动用户获取成本是多少?)。TikTok(抖音国际版)近年来异军突起,成为移动应用重要的买量渠道。其优势在于算法推荐机制强大,适合打造爆款话题。但TikTok用户偏年轻,喜好新奇有趣的内容,广告素材需要快速抓住眼球。投放上,TikTok采用CPC和CPM模式,起始CPC约$1,但实际有效点击成本可低至$0.05-$0.35 (2024 年移动用户获取成本是多少?)。如果创意足够吸引人,TikTok能带来性价比极高的曝光。值得注意的是,TikTok广告通常要求一定的最低预算门槛(如启动预算$500等),适合有一定资金实力且希望短期冲量的游戏团队。
不同渠道的ROI表现需要持续监测和比较。一般来说,成熟渠道(Facebook/Google)用户规模大且变现体系成熟,往往ROI稳定;新兴渠道(TikTok等)在创意成功时ROI会很高,但也有不确定性。优化买量效率的关键在于:同时跑多渠道获取流量,通过快速试错找出最佳投入产出比,并把预算向ROI高的渠道倾斜。比如某手游团队在中东市场投放时发现,Google的回报高于Facebook,于是降低Facebook预算比重,转投Google,最终将次日广告回收率(ROAS D1)从7%提高到25%以上 (新游戏项目次日ROAS 7%提高到25%以上,优化师做了哪些优化?)。与此同时,还可考虑利用广告平台的自动化投放工具(如Facebook的Advantage+、TikTok Smart和汇量科技旗下的XMP),结合机器学习优化来提升买量ROI。
模块化运营:研发阶段融入社区,增长与留存并重
为了逻辑清晰,我们将游戏运营策略按阶段和模块拆解:研发期的社区共创、增长期的拉新策略、成熟期的买量优化和社区运营留存。
研发期
社区共创与种子培养:在游戏开发早期就引入社区思维,邀请小范围核心玩家参与测试和共创,可以避免闭门造车。通过QQ群、Discord/Fanbook建立官方社区,发布开发日志、原画设定等吸引爱好者,并招募部分资深玩家内测。让种子用户提出意见、参与投票,从而指导产品调整。例如前文提到的《卡拉彼丘》在立项初期即与社区用户共同研讨,以快速反馈来确定研发方向 (买量逐渐失效,社区运营成为游戏用户增长新动能)。这种共创模式一方面增强了种子玩家的荣誉感和粘性,另一方面也使产品更贴合目标受众需求,可谓一举两得。
增长期
传播拉新与口碑发酵: 游戏正式上线后,进入用户快速增长阶段,需要将前文讨论的用户增长策略付诸实施。先通过种子用户的口碑推荐和社交媒体曝光获取初始用户量,同时开展营销活动扩大声量,如开启微博话题挑战、抖音话题赛等,引导玩家自发创造内容。成功案例如《羊了个羊》,团队在抖音小程序首发并通过达人推广获得了首批数万用户认知 (复盘爆红小游戏,揭秘微博抖音裂变密码),随后借助社交话题的发酵实现几何级扩散,DAU在一周内飙升并突破千万级 (复盘爆红小游戏,揭秘微博抖音裂变密码)。当游戏话题性下降时,可以适时推出新的活动或版本更新制造亮点,持续保持拉新动力。例如不少手游在上线一个月左右会举行大型版本活动或联动合作,以吸引观望的玩家入坑并激活沉默用户。
成熟期
精细买量与成本控制:当游戏进入成熟运营阶段,用户获取主要依靠付费投放与联盟推广。这时需特别关注ROI和LTV,通过前述精细化买量策略,在可接受的成本内获取更多高价值用户。同时,适当扩大投放渠道组合,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渠道导致成本被动上涨。成熟期的买量应与游戏营收模型紧密结合:比如测算出目标CPI应低于用户7日或30日生命周期价值的一定比例,才能保证正向收益。运营人员需要与数据团队配合,实时监控各渠道用户的留存和付费情况,及时停止低效投放。通过这种精益投放,实现稳步扩张用户规模的同时维持健康的收益成本比。
社区运营 - 提升活跃与留存变现:无论哪个阶段,社区化运营都是串联用户旅程的关键模块。建立官方社区、论坛乃至玩家QQ群/微信群,打造游戏玩家的“根据地”,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留存和黏性。一方面,官方可以在社区中发布独家资讯、攻略福利,增强用户参与感;另一方面,鼓励UGC(用户创作内容)如同人图文、攻略视频等,营造繁荣的社区文化。当玩家在社区有归属感时,他们更可能长期留在游戏中并自发邀请好友加入。经典案例如《地下城与勇士》等端游早期就依靠官方论坛和同人圈留住了大批死忠。移动游戏中,腾讯的《王者荣耀》有亿级用户,但其官方社区和高校赛等运营也极大促进了玩家活跃和内容产出。再比如老牌手游《地铁跑酷》通过Fanbook社区运营焕发“第二春”——2023年与知名IP奥特曼联动,在社区引发海量玩家二次创作,相关短视频话题播放量超4.2亿次,直接带动游戏重回iOS畅销榜榜首 (买量逐渐失效,社区运营成为游戏用户增长新动能)。由此可见,深耕社区运营不仅能激活存量用户,还能成为新增流量的第二引擎。
同时,社区运营还是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。相比频繁买量,经营自己的私域流量(如公众号、玩家群)可以免费或低成本地进行内容触达和活动推广。许多游戏在买量红利衰减后,将重心转向玩家社区,用心经营粉丝生态,实现用户的自循环增长 (买量逐渐失效,社区运营成为游戏用户增长新动能)。当然,社区运营需要投入人力维护和内容创意,但从长远看,忠诚活跃的玩家社群会持续为游戏带来口碑和收入。
结语
在流量红海时代,游戏的用户增长不再依赖某一招鲜吃遍天,而需要**“研发生态 + 社区运营 + 买量投放”**多管齐下。研发阶段注重与用户互动共创,确保产品契合市场;增长阶段灵活运用社交裂变和内容营销获取大量新用户;成熟阶段精细化买量,优化ROI降低获客成本;并在整个周期通过社区运营稳固用户基础、提高留存和LTV。每一模块都应坚持数据驱动,不断从行业案例和自身实践中总结经验。
游戏行业的成功案例已经证明:精细化的用户增长策略叠加良性的社区生态,能够打造用户自增长飞轮,显著提升游戏的生命力和商业回报。希望本文的深入解析和案例分享,为游戏研发团队和运营从业者提供可借鉴的思路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用户规模与收益的双突破。